☣ 出了Arras 城不远就有好几处 Commonwealth War Graves。
☣ 修建和维护得非常简洁而干净的烈士陵园。
☣ 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这些来自不同国度士兵的英灵就这样静静地长眠于此...
v |
☣ 从墓碑上的图案可看出这些士兵具体来自英联邦哪个国家?
☣ 虽已过去多年家人仍没忘记他们,想必这位加拿大士兵的后人才刚来看望过他不久。
☣ 而从这块碑上的六角大卫之星标志就可看出墓碑的主人是一位犹太士兵。
☣ 都说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如今历经过去几百年战争洗礼的欧洲人早已不再愿意打仗,
但愿整个世界都远离战争,祈祷世界和平...
但愿整个世界都远离战争,祈祷世界和平...
❦ 然而当我们行至半路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虚惊一场,其实GPS上显示的是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而不是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就是说显示的是需要1个多小时的 时间到达,而不是1点多到达目的地,因为我们用的是亲戚的GPS所以一开始也没太注意时间显示的设置,于是我们有点哭笑不得地提前差不多一个小时到达 Calais的入口处。本来还以为要在那白白等上一个小时才能Check-in的,还好实际上Check-in非常快捷,基本上是随到随进,全都是 Self Service and First come, First service,工作人员都没见到一个,只要自己把Reservation No.输进机器了就可放行了,根本没有预订时说的那么严重,我们甚至看到有人到了那才掏出信用卡来现买票,当然也可能因为当时不是高峰期。这里顺便介绍一 下英法海底隧道的交通情况,穿越隧道主要有三类火车,分别为:运载步行乘客的长途火车,即-欧洲之星;专载公路货车的区间火车;还有就是运载其他公路车辆 (一般客车、私家汽车和摩托车等)的区间火车。据时段不同私家车连人带车的单程票价大约在100-120欧元左右,车上不限乘客人数,但前题当然是不能超过车辆本身的最大载客数量。隧道其实是分别由欧洲之星和欧洲隧道两家公司来运营,汽车乘客可直接在Eurotunnel的官网预订车票。
☣ 一路上不时见到类似这样的油菜花田园风光。
☣ 这次在欧洲正好是5月底6月初,从巴黎一出机场、到英国、再到后来的荷兰,整个旅途把油菜花田园分光看了个够。
☣ 前面就是英国海关和隧道的Check-in入口处。
☣ Self Check-in比想象中的要简单快捷多了,只要自己输入Reservation No.就会放行,要是比预订时间提前到达,
只要车上还有空位,机器就会问你是否愿意提前登车,你直接选择Yes or No 就 Ok 了!
只要车上还有空位,机器就会问你是否愿意提前登车,你直接选择Yes or No 就 Ok 了!
☣ 进入关卡后的免税购物中心和步行乘客候车厅。
☣ 沿着路标和箭头走就会来到蹬车口。
☣ 对面估计是运载货运车的机车。
☣ 终于见到了稀有的工作人员。
☣ 随工作人员的引导把车开进车厢里,然后一直开到尽头。
☣ 我们前面是一辆来自比利时的车子,自这条隧道开通后,英国与法国以及比利时之间的交通距离拉近了很多。
这次又下地洞陪我们穿越英吉利海峡,接下去还与我们一起横渡了北海,真可谓劳苦功高!
☣ 列车行驶起来还算平稳安静,前面那辆车的小孩子非常兴奋,不停来回跑跳。大人们正好可以休息一下,听听车厢里播放的音乐。
☣ 驾摩托旅行的也可趁机小憩一下。
v |
现在再看照片才发现其实当时我们就已经是在靠左行驶了。
☣ 到站后汽车又一辆辆依次开动驶出车厢。
☣ 工作人员目送大家下车。
☣ 而
当我们看到前方右边对面的法国海关时,才切切实实地感觉到此时已正式进入靠左驾驶,同时我们也才发现由于英法两国间的时差,实际上我们多赚了一个小时,加
上前面提前Check-in的一个小时,这样我们足足多出两个小时的时间,于是便临时决定不如直接前往著名的英国巨石阵参观,然后再前往伦敦...
【背
景资料】欧洲隧道(Eurotunnel)又称英法海底隧道或英吉利海峡隧道(The Channel
Tunnel),是一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它由三条长51km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
3×38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隧道横跨英吉利海峡,使由欧洲往返英国的时间大大缩短。通过隧道单程仅需35分钟,通过隧道的火车有长途火
车、专载公路货车的区间火车、载运其他公路车辆(客车、私家汽车、摩托车等)的区间火车。欧洲隧道于1987年12月1日正式开工,造价150亿美元,原
计划1993年通车,后延迟一年。1994年5月6日,是英国与法国乃至欧洲大陆关系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1.1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用近七年之久的辛勤
劳动,终于把自拿破仑·波拿巴以来将近二百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滔滔沧海变通途,一条海底隧道把孤悬在大西洋中的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紧密地连接起来,为欧
洲交通史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